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2017年3月18 - 20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学者报告 企业报告
返回 学者报告 列表>

【彼得·诺兰】中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摘 要


美国与中国在过去几年间均经历了国内生产总值(GDP)长期增长逐渐放缓的过程。在美国及其他众多高收入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放缓是一项根本原因。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中国来讲,这是追赶型高速增长时期的终结——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达到高中等收入水平后都会遇到这一困境。即使中国狠抓经济改革,其经济增长也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放缓。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新的美国政府领袖表现出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贸易体系的意图,而这一体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起就一直存在并发展。这一全球贸易体系对于许多高收入国家的逐渐繁荣都起着核心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收入的迅速增长,其中受到最多影响的就是中国。如果这一体系受到根本性的改变或瓦解,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会对全球繁荣发展起到巩固作用,但也有可能终结这一时代。


这篇简短的文章较详细地探寻了美国与中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原因。文章首先将尝试解答一个问题,即美国及其他高收入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很有可能继续下跌,甚至在不存在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发生我们所说的“长期经济停滞”。接下来,文章将尝试了解全球经济系统的根本性改变以及重现保护主义阶段是否将继续导致增长大幅放缓。最后文章将尝试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关于未来贸易政策的初期讨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某些修辞提供一些现实性分析。我们是否真的即将进入贸易战时代,还是说全球体系比某些贸易战争论所鼓吹的要稳健?是否存在能够防止极端保护主义重燃的安全措施?


 
下载附件: 中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