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2017年3月18 - 20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学者报告 企业报告
返回 学者报告 列表>

【陶然、刘明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难点与出路

摘 要


自2008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为了缓解出口下滑对中国经济负面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财政与信贷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直接后果, 就是在中国经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位增长的同时,经济杠杆率持续提升。 到2016年,中国债务与GDP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147%升至279%。仅仅是2016年,中国债务与GDP的比例上升了2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了4.5万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名义GDP每增长1元人民币,就需要近6元人民币的新债务。


显然,高杠杆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当前的一个主要挑战。从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去杠杆一直就被确定为其重要政策目标之一,在2016年的五大经济政策任务中,去杠杆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但从2016年实际的情况来看, 去杠杆政策没有达到效果,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反而进一步提升。 央行最近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其中,企业的新增贷款规模则同比减少了1.28万亿元,而多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项目增加5.68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额的比重接近45%。显然, 2016年为了实现房地产与相关能源、原材料产业的去库存, 中国政府在上半年就推动了较大规模的信贷刺激和房地产刺激政策。但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效果, 是推动能源原材料价格显著的触底回升,使得有效降低这些行业产能的目标难以实现。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这些刺激政策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原来库存较小的一线与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进一步加大, 而相当部分二线城市与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却仍然没有起色,房地产去库存的任务并没有有效完成。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一直纠结于稳增长和去杠杆、调结构,那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为何经济的杠杆率不断增加,而需要推动的结构调整却进展甚微?本文希望从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来做出一个解释,并提出本轮要有效去杠杆和调结构所需满足的一系列政治条件,同时以土地管理和财政体制为例提出未来实现经济转型所可以采取的具体改革方案。


 
下载附件: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难点与出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