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APP下载   |   English   |   注册   |   登录
时间:2018年3月24 - 26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分组会(V)会场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返回 论坛简报 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于2018年3月24-2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24日经济峰会,下午分组会(V)会场一讨论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本节讨论由人民网总裁叶蓁蓁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陈晋,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中央党校教育长罗宗毅,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和红豆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局主席周海江。


陈晋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了三件事:一是构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基础和行政体制;二是塑造新的社会关系和文明价值取向;三是基本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进而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


陈晋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同时展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一次把制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放到现代化进程当中来衡量,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跨越。去年十九大形成了新三步走的重大发展战略安排,勾画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而最终实现现代化的质量已经远远高于此前四个现代化的内涵。


陈晋认为,稳定的政治领导力量、有效的治理体系、可行的发展战略是顺利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应该补上的短板有两方面:一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要抓紧构建现代化国家的人民应该有的心态和价值观,两者缺一不可。


彼得·诺兰表示,从表面上看,中国政治制度起源于共产党统治初期的苏联,但中国共产党深深植根于中国选贤任能的官僚制度的历史之中。中国最初选择基于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制的非市场经济,在历史上也有古老的传统。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尝试在政府和市场竞争之间寻找平衡。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为全社会在一个动荡的世界中集体探索提供了信心,同时为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监管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做出了重要的思想贡献。


罗宗毅表示,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政治发展的模式上也有许多新的创造。把中国发展成功的经验放到历史的坐标当中,会看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成功的关键。


罗宗毅以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作比喻,认为中国这艘巨轮拥有一个好的导航仪。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了航向正确,是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全中国人民的同心协力是推进器,推动巨轮的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运作协调高效的轮机舱,保证各个部位前进;卓越的党的领导人是船长和掌舵人,能够高瞻远瞩。中国能逐步发展壮大,迈进新时代,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四个要件配置精良,运作高效。


罗宗毅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一路走来,还将继续走下去,并且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郑永年表示,中国如何现代化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的现代化,比其他的现代化更重要。他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体制改革基本上都是行政体制改革,在十九大之前从未涉及党的体制改革。上世纪80年代党的现代化主要侧重于党员的现代化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主要是讲领导体制,邓小平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郑永年认为,这次机构改革将党的机构改革跟国家的机构改革放在一起来改,是一种不同的思路。这次改革提出了广义政府的概念,党也是政府的一部分,解决党政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内部三权(决策、执行、监察)的分工和合作,监察委跟国务院是平行的,现代化制度的方向已经有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有一些细节还要做出来,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也是以后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一个大的制度基础。


姚洋表示,新中国在成立的前30年,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等、妇女的解放、教育的普及,形成了新型的社会关系。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社会进步相对滞后,比如城乡差距扩大,教育代际的传递增强,这说明教育越来越不平等。想要2035年实现现代化、2049年变成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目标是非常容易的,主要的挑战还是人的现代化。他建议提出一个新的社会进步运动。


周海江从民营企业家的角度,提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他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有缺陷的,虽然较好地协调了内部利益关系,但不能保障外部利益,更谈不上国家、民族、社会的利益,有很大的负外部性。周海江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引入党建,来保证企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和国家、社会的利益能够一致起来。同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促进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稳定。


(撰稿 财新记者 于海荣)


--背景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旨在“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今年迎来了第19届。自2000年创办以来,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国际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媒体联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都  静   64255855-8054  dujing@cdrf.org.cn


刘 阳   64255855-8031 liuyang@cdrf.org.cn


夏  天   64255855-8086 xiatian@cdrf.org.cn


朱美丽   64255855-8204 zhuml@cdrf.org.cn


--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