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APP下载   |   English   |   注册   |   登录
时间:2018年3月24 - 26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学者报告 企业报告
返回 学者报告 列表>

【斯蒂芬·罗奇】中国新时代面临的全球挑战

执行摘要[i]


中国经济正处在现代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顾和庆祝经济发展已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人欣喜,但更大的挑战是展望2050年和中国新时代梦寐以求的目标。


面临的转型至少令人生畏。一方面,从制造到服务,从出口到家庭消费,从储蓄过剩到储蓄吸收,从资源分配的国家指导到市场主导,这些方面都需要全面的内部调整,以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平衡。


但是,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可能摆脱外部影响。全球经济以及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关系的重大变化,也将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就此而言,中国可从近期动荡不安和饱受危机折磨的世界中汲取诸多教训——其中包括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日本一系列的“失落的十年”。在所有这些事件中,波动的和不稳定的长期影响突显了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转型将会面临的全球挑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尤其对于中国的债务密集型经济来说,日本作为现代亚洲首个陷入困境的增长奇迹国家可提供三大教训:首先,避免重商主义、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带来的货币抑制,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紧张局势。其次,不要忽视资产泡沫与杠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潜在的致命性。第三,避免资助僵尸企业,防范其对潜在的生产力增长形成的风险。这三个陷阱中国均需小心提防,不过近期它对去杠杆化和稳定性的关注——特别是建立了新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表明该国可以避免日本式综合症。与此同时,国企改革战略近期发生转向,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结构调整方式令人担忧:它推动了类似于日本经连体系的交叉持股,而正是这种体系孕育了该国的泡沫后僵尸问题。


中国的全球挑战面临一个更为直接的风险: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关系日益加剧。特朗普政府只顾采取咄咄逼人的关税及其他制裁措施来减少与中国巨大的双边赤字,却没有认识到美国与102个国家存在的多边贸易赤字。这种宏观经济失衡源于美国国内储蓄的欠缺;此外,随着联邦预算赤字在去年年底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后出现上涨,这种状况还将进一步恶化。美国若在经常账户和多边贸易失衡可能扩大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那么金融市场将会遭受极大压力。另外,对于过分依赖资产升值并以其作为增长支撑的经济体,日本的另一个教训也会成为它们的噩梦。


尽管存在这些潜在风险,但预测者在评估世界经济前景方面已变得越来越乐观,存在一种广泛共识。这个观点的产生环境是2月初经过短暂修正,但仍存在泡沫的金融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十年之后,期待已久的危机后复原似乎终于开始显现。然而,这些乐观情况的存在时间可能非常短暂。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开始规范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将被排挤出高估的金融市场,由此对资产依赖型经济体产生压力,对中国之类的主要贸易国家造成附带损害。


中国正在制定未来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策略,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对进入新时代的提前庆祝——仅关注长途旅行的最终目的地,而不注意可能遭遇的陷阱。这就需要完善中国应对经济挑战的战略方针,将增长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从国家主导型产业政策目标转向市场主导型私有经济预测,从引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从而摆脱可怕的中等收入陷阱。


40年来,战略一直是中国的最大优势之一;对于期望到2050年实现大国梦想的中国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从内部汲取力量,国家才能变得强大。耶鲁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警告说,相对经济实力变化与全球稳定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稳定——警告切莫因忽视国内基础实力而出现“地缘战略过度扩张”。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这方面提出了特别重要的课题。


最后,中国强劲的经济起飞在全球化、全球贸易以及全球经济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日本、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都突显了外部主导型增长战略的系统性风险。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在“十九大”时已指出,中国在第一阶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包含“不平衡和不充分性”。对于锐意解决这种主要矛盾的国家和中国共产党来说,沿用旧路线已不可取,制定新的方略将变成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

[i] 基于第19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3月24日至26日,北京)论文

 
下载附件: 【斯蒂芬·罗奇】中国新时代面临的全球挑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