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   登录
时间:2021年3月20日 - 22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第二单元会场五:透视种子与粮食安全 返回 论坛简报 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1年会,于 2021年3月 20-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其中3月20日经济峰会,第二单元会场五讨论的题目是“透视种子与粮食安全”。本节讨论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覃衡德,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科迪华首席执行官柯林斯(Jim Collins),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特聘教授程国强。


覃衡德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50年以来的粮食危机,虽然中国的情况相对是好的,但中国饲料蛋白的大豆豆粕的需求量是在持续上升,我国粮食同样存在着隐忧。例如与国际对比,我们的主粮产量存在差距,领先的科技之间还有很大的弥补空间。


覃衡德认为,我们国家要提升粮食安全,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育种技术,生物技术、高通量的数字化的常规育种技术、优质种子资源,都是我们缩小差距,解决“卡脖子”的技术和种子资源的问题。二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跟国际的规则接轨,推动我们行业的企业更多地去投入我们的研发,从而带动中国的原创技术的提升。从企业角度讲:首先,我国要加快对于先进的、优异的种子资源,先进的育种技术要加快向国内的引进,再结合国内的人才和市场,可以提高我们国家的原创技术能力,从而根本上解决这些技术种子资源“卡脖子”的问题。其次,要加快借鉴全球领先的产业育种经验,积极有序地推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快对于种子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特别是建立实质性的派生品种的保护制度,加大对于违法侵权的惩戒力度,以保障我们行业企业对种业创新的投入。此外,我们希望推动种业繁荣计划,推动种子业务的一体化整合,同时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科技原创能力、知识产权和我们的产业化经验,来赋能中国的中小种业、企业,搭建一个知识产权的保护联盟,进一步激发我们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除了种业的安全以外,我们觉得还有一个就是良种要加上良法,就是要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质的种子资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转化成我们的粮食生产力。


樊胜根表示在过去9个月世界的粮价已经上升到高点,警示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的危险性。我国存在在农业、食物上缩手缩脚,没有放开思路,存在种业的基础研究是营养研究脱节的问题。为此,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对于“卡脖子”种子技术和资源问题加以研究;二是关注粮食的增产、营养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等问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效的综合性解决办法来加以研发。三是培育优势种业企业,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技术本土化,进而带领整个国家产业的转型。


柯林斯指出这个时代虽然食品较为充足,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人在忍受饥饿,同时有大量的粮食被浪费。要想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性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的创造,创造更加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粮食体系。事实上根据2020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在过去8年里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而且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生物技术育种方面取得的很大进展。未来中国有很大的机会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增加对技术和创新的投资,以获得高影响力。中国也有能力进一步减少对外国投资种子业务的限制,鼓励更多的作物开发研发,从而改善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同时中国将农医药注册制度与其他多数国家相协调,保持一致,将使中国农民从世界各地最新的作物保护技术和创新中受益。


黄季焜认为,在恶劣的基础条件下,自给率不断上升,进口也在增长,两者差值不断地扩大。未来粮食安全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稻谷与小麦类作物当前完全能够自给,要注重品质需要不断提高。玉米以及大豆的生产增长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则是要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种业要创新必须深化种业的科技体制改革,理清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种业的创新主体。下一步我们应该真正建立起产学研相辅相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政府做应用基础研究,企业是做应用与产业化研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现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二是种子资源保护,种子资源不仅要保护,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这也应该是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黄季焜表示在种业领域,一是在产品的高水平上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国有相对比较优势,更多是依靠进口来保障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还有一些从各方面的贸易,以及技术交流方面、人才基础方面也应该高水平,这种高水平不是重复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更高水平的,把相关的包括今天讲的种业能够做强做大。


程国强认为粮食安全从去年以来至少有几个关键点,一是种子抓好,同时要把根底抓好。二是必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我们必须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包括综合生产能力等;还要保持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不能受制于人。


程国强表示保障我们的全球供应链能够掌握主动权,能够把风险控制在源头,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政策取向。这个政策重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强化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要求,6.5亿吨不能动摇,因此决策层明确提出来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计的战略,我们,必须要通过科技创新、通过种业来解决我们今后的生产率的提高。第二,储备体系。在今后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办好发展安全两个大事,储备体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抓住农业科技创新关键。第四,推进粮食高质量发展,要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高质高效相统一,这样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粮食的综合保障能力,不仅仅是我们要强化综合生产能力,特别要强化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第五,推动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构建安全、持续、稳定的农业供应网络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考量的政策重点和要实施的战略。


程国强还表示,高质量的开放,最大优势是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全世界能够找出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市场可能很难,所以下一步对外开放必须发挥这个优势,通过我们的创新环境,通过我们的科技创新的引领,以及我们对全球治理的贡献,来推动我们这样一个对外开放,从农业来讲的话,我们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这个市场不仅是贸易,还包括投资,更包括创新、包括科技,进而给全球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农业资源的集聚地带来一个新的增长机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撰稿:李阳;校对:夏倩祎)


--背景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21届。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


--媒体联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夏  天   64255855-8086 xiatian@cdrf.org.cn


刘 阳  64255855-8031 liuyang@cdrf.org.cn


郭丝露  64255855-8014 guosl@cdrf.org.cn


施婉菁  64255855-8090 shiwj@cdrf.org.cn


--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