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待定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2021)第三单元会场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返回 论坛简报 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 2021年3月20-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其中3月20日经济峰会,第三单元会场三讨论的题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本节讨论由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克诺尔集团首席执行官严睿思(Jan Mrosik),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军,瓦克化学总裁、首席执行官施拓知(Rudolf Staudigl),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党彦宝。


吴晓如表示,总体来讲,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约为10%,相比于西方的40%来讲较低。对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的方式,他有三点建议:第一,企业创新积极性需要被大幅度提升,避免企业把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花在营销渠道上。第二,整个科技成果转化要设置更好市场导向的课题,要将成果从企业通道转换成最后的生产力。第三,科技成果转化有困难,需要懂得市场也懂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接着,吴晓如谈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其中主要有3点要素:第一,充足的研发资金,企业需要有更大意愿将资金投入到研发,而不是投入到市场竞争。国家的研发投入很重要,可以鼓励企业参与,让企业独立或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一些课题,从而确定成果市场导向的原则。第二,人才层面,建立双向人才流动机制,增加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人;引导更多对成果转化有促进作用的人才进入到企业里面去。第三,成果转换建立“你情我愿”的机制,大学愿意把成果交给企业去转化,企业有收益时进一步支持大学的科研活动。吴晓如还强调,国家引导上述三点要素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主体集聚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更好的为整个科研成果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侵害知识产权的成本,降低维权成本。其次,帮助企业参与到国家的创新规划中,创新规划中既有学术技术导向的成分,也有市场导向的成分。把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国家大的创新体系的发展更好的融合起来,使企业可以更好的承接未来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创新便成了很好的闭环。企业在国家层面参加规划,使得科研转化的成功率更高。再次,财税与法律的支持很重要,可以提升企业的意愿,提升科研创新的动力。最后他提到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包括政策因素不明朗、教授们不清楚与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的利益与政策风险等。


严睿思表示技术创新是公司取得成功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其创新关注于安全性、节能。其企业在中国本地成功地进行创新活动有三点重要的因素:第一是持续保持生产和技术的高度本地化,中国会紧紧抓住全球化的趋势和机会,例如高铁的发展便是一项卓越且快速增长的历程。第二个因素是要让在中国的业务拥有全球创新战略。利用在全球各地建立的研发中心,相互连通,顺应全球大趋势,共同合作,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政策的支持、法规的支持,包括监管法规、人才基础、产业链、价值链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三个因素是与国企的长期合作,与国有企业合资的企业在近几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希望不光是在中国投资,在技术和创新方面都可以与中方进行合作。希望可以为中国生产,为中国研发,被视为真正的当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中国的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助益。


王军表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离不开四个主要的关键因素。一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通过有效规模和开放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装备现代化。二是构建开放协同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坚持市场化,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用户,形成中国轨道优势产业链。三是布局全球创新资源,加强与创新资源优势地区的合作,建立起全球性的创新生态。四是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基于产业发展和研发需求,同步部署技术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保证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王军强调,企业在创新主体的地位与四个要点有密切联系。首先,强化市场与创新的协同互动,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市场反哺企业创新。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的分工与合作,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比较优势,快速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探索新型的创新模式,盘活创新资源,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第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加大企业引进领军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跨领域人才,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施拓知分享了企业在中国和全球的服务经验,介绍了如何在实现成功运营的同时,用创新产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他强调,长时间持续创新、从市场当中获取信息,都是创新的重要因素。通过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与大学密切并长时间合作,并在中国发展的经验中转变自己的创新模式,对新型产品、服务保持开放态度,保证有足够的激励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创新产品。与此同时,施拓知指出现阶段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去逐步替代以前使用资源过度浪费的方式。因此,大量的研发、创新上的努力和全球各国的有效合作将会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党彦宝表示,在西部地区,科技的创新引领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的面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时,加快推进科技的创新、技术的升级、产业的转型绿色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具体来讲,第一,企业可以用科技的创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第二,用科技创新加速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力争率先实现企业的碳中和,同时得以对西部干旱带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大规模的生态治理。第三,企业可以用科技实现智慧工厂,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撰稿:夏倩祎;校对:李奇文)

--背景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21届。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

 

--媒体联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夏  天  64255855-8086 xiatian@cdrf.org.cn
刘  阳  64255855-8031 liuyang@cdrf.org.cn
郭丝露   64255855-8014 guosl@cdrf.org.cn

施婉菁   64255855-8090 shiwj@cdrf.org.cn 


--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