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2023年3月25-27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分组会(Ⅴ)会场一:投资新机遇:打造智慧城市 返回 论坛简报 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2023年3月25-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25日经济峰会,下午分组会(Ⅴ)会场一讨论的题目是“投资新机遇:打造智慧城市”。本节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国强主持。发言嘉宾分别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浩智,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仇保兴讲述了智慧城市的“生成”与“构成”。第一,搞清楚城市的“生成”与“构成”很重要,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片面地强调“构成”,而忽视了“生成”的力量,同时混淆了手段与目标,没有很好地区分公共品与商品。


第二,智慧城市的“构成”有“四梁八柱”,由核心公共品构成。 “四梁”指四类核心公共品:精细化、网格化的管理系统,政府的“一网通办”信息系统,城市的安全如预警平台等,城市的公共资源。“八柱”包括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公共医疗、智慧社保、智慧公共教育、智慧环保、智慧园林绿化。把“四梁八柱”做到数字化,智慧城市的框架就形成了。


第三,智慧城市“生成”有三大机制。一是“四梁八柱”构成以后,将这些平台延伸至数据库中,将人类在几千年积累的有用经验和知识当作“积木”,通过数据盘活并组合起来,形成应对方案。二是建立内部模型,把隐性和显性的“积木”组合起来,形成类似ChatGPT的数据大模型;三是标识,将“积木”中的知识源与多元主体进行配对,找到适用的“积木”并建立联系。此外,他提出最近人工智能力量的大爆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成”比“构成”更具发展潜力,并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主导地位。


罗浩智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仅影响未来地区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与优化,中国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是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他谈到,中国的城城镇化发展取得四方面成效,一是人口方面,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并带来了消费潜力;二是城镇化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三是政策落实有力取得发展成果;四是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回应了供应链需求。


此外,他认为,中国现在和未来面临着来自其他市场的竞争,要保持供应链韧性、保持经济优势,解决气候变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挑战,必须采取常态化措施,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而智慧城市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上述目标。普华永道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持续关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出版研究报告《机遇之都》《机遇之城》,看到了中国的城市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他表示,在最基本的城镇化目标实现之后,中国城市又开始寻找新动力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两个快速发展、投资潜力巨大的重要领域。城市数字化的持续推进,一方面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消费需求的提升等。可以看到,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罗浩智提到,目前已有国家如沙特阿拉伯有智慧城市的实践可以参考。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以公民需求为导向,考虑我们依赖的生态系统,同时将新技术、组织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起创造未来的智能社会。


张玉良认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设施的数字化、生产的数字化、生活的数字化和技术的数字化。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各环节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均逐渐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


关于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存在的突出短板,他指出,一是信息尚未真正互联互通;二是市场化产业化不足,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金和地方财力难以持续;三是应用场景开发不平衡、不充分,如在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四是数据的开放程度不足,还有大量的数据资源未开发,未能发挥更大作用;五是应用终端相对局限,大部分停留在手机上,需进一步扩大;六是信息安全风险不能忽视,智慧城市建设高度依赖于互联网,客观上存在数据、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


关于智慧城市如何发展,张玉良认为,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核心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对此,他建议做到两个“联通”,推动标准和信息互联互通;两个“开放”,推动数据开放和场景开放;两个“创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终端,可探索将房子作为智慧终端。他还强调,房地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场景,房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侯永志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探讨了中国城镇化的引擎作用。他认为,中国城镇化依然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巨大的引擎作用。过去20多年,中国城镇化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极大贡献。202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65.22%,根据国际经验,未来城镇化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虽然从一般规律看,后续提升速度会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城镇化的引擎作用将减弱。正如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样,中国城镇化也正在由快速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推进阶段。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质量,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智慧城市涉及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设施、智慧养老、智慧社会治理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不仅会产生直接的投资需求,还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产生关联需求。


侯永志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将是深刻而广泛的,远远超出城市管理和运行层面。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此外,建设智慧城市将带来创新需求,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也会提升人力资本,从而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健全中国产业链体系。智慧交通还为人们拥有更多闲暇时间创造前提条件,使人们有更多时间进行创造性劳动,涌现出更多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建设,必须做好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智慧城市网络化特征非常明显,从国际经验看,制定规划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是普遍做法。对于中国而言,智慧城市规划既要有城区层面的,也要有整个城市层面的,还要考虑城市群和城市圈层面的,同时各城区、各城市之间的规划要实现良好对接。


(中国发展出版社 撰稿:徐静;审稿:杨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