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2017年3月18 - 20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参会媒体 新闻报道
返回 新闻报道 列表>

世界社会公正日:经济学应关注不平等问题


每年的2月20日是世界社会公正日(World Day of Social Justice)。它由联合国于2009年设立,目的是推动国际社会消除贫穷,让所有人都有充分就业和体面工作,实现男女平等,享有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


不平等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难题,也是全球性的挑战。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缓慢的收入增长已经对欧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三月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将对全球化的不平等挑战和相关议题展开探讨。两位关注社会公正问题的大师: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也将出席论坛。


社会公正是人类群体的内在需要,是社会和谐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到目前为止的所谓“人类文明”史,几乎都是“成功者”的历史。脱离贫穷、体面的工作、享有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对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是奢侈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社会公正的状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贫富分化加剧,并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政治经济后果。


斯蒂格利茨曾说,“我发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远远超过如何赚钱,它实际上是对不平等根本原因的一种探究”。只有对催生不平等的社会与经济机制加以仔细分析,才有可能对创建一套更加公正、更加有效的再分配机制有所帮助。

“穷人的经济学家”


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英属印度,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他曾参与设计人类发展指数(HDI)。森尽管长时间在英美国家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但他仍保留了印度国籍,并经常参与印度经济发展计划的制订工作。因而,他也就成为了自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以来获此殊荣的首例第三世界国家公民,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穷人的经济学家”。


1998年,森因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致力于把道德评价标准应用于经济制度,并且将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从而发挥经世济民的作用。他开创的能力方法理论,补充了过去福利经济学中的空白。与传统理论所关注的效用和资源使用权不同,该理论从能力的视角出发,将贫困视为是能力的剥夺。他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提升,也是实质性自由的发展。森在《正义的理念》中重新审视了导师罗尔斯的正义论。他认为,正义是普世价值,应在全球范围内讨论,而非局限于国家边界内。正义不是二元的。即使我们无法确立乌托邦式的抽象的正义理念,也可以在不同制度中有意义的进行比较和选择。



森对于饥荒和民主问题的探讨,也引起了广大的关注。他的结论是:饥荒不仅源于食物的缺乏,更源于食物分配机制上的不平等和对底层群众能力的剥夺他对于饥荒问题的兴趣源于他的个人经历。他在9 岁时亲身经历了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这次饥荒造成了三百万人死亡。他的研究发现,这场灾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时印度的粮食供应甚至高于没有出现饥荒的1941年。但由于大量的农工和底层劳动者由于失业和贫困失去了购买能力,以及战乱引起的哄抢和囤积所造成的价格通胀,粮食无法得到合理分配。通过审慎考察近年发生的重大饥荒的环境条件和形成机制,阿马蒂亚·森指出,在许多饥荒的实例中,食物的供应能力实际上并未显著减少。相反,正是另外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如工资降低、失业、食物价格通胀、食物分配系统崩溃等,造成了社会中某些群体的人们陷于饥饿。饥荒的形成并不是没有粮食,而是饥饿的人有需求而无消费——这些人的粮食消费能力被剥夺了。


 

我亲眼目睹了不平等、歧视、失业、经济衰退”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于1979年获得克拉克奖,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3年至1997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及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任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00年,他成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2011至2014年,任国际经济学协会主席。

 

2001年,因为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的贡献,斯蒂格利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认为,如果忽视信息不对称性,经济学模型很可能是误导性的。这一警示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因为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公共政策。因为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政府和其他机构必须对市场进行干预,才能使市场正常运作。



2012年,他在《不平等的代价》中写到,“市场的优点本应是它的效率,然而现在的市场显然不是有效率的。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是需求等于供给,这是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存在着大量未满足的需求,比如,使穷人摆脱贫困所需的投资、促进非洲和其他大洲欠发达国家发展所需的投资、改进全球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挑战所需的投资。同时,我们又有大量未充分利用的资源—闲置或者产能没有达到最大化的工人和机器。失业,尤其是市场不能为众多公民创造工作的结构性失业是最严重的市场失灵,是无效率的最大根源,也是不平等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回忆起当初为何选择经济学作为研究方向时写到,“这种强烈愿望部分根植于我在美国工业核心地带—印第安纳州加里市的成长经历。在那儿我亲眼目睹了不平等、歧视、失业、经济衰退。”“我生长在一个积极参与政治的家庭,大人们告诉我金钱不是最重要的,金钱从来都买不来幸福;最重要的是为他人服务和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但是在喧嚣的20世纪60年代,随着我在阿默斯特学院不断接触新思想,我发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远远超过如何赚钱,它实际上是对不平等根本原因的一种探究。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铁杆伙伴,已连续10余年参加了论坛。


在不平等成为全球话题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以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为核心,推动普惠和公正的社会发展?我们期待两位经济学大师的洞见。


文章来源

1.联合国: 世界社会公正日

2.唐士其.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公正[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6(4):27-33.

3.新浪财经: 1998年:阿马蒂亚·森

4.刘元春. 福利、公平、贫困与饥荒——评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J]. 教学与研究, 1999(4).

5.衣爱东. 经济学的良心——阿马蒂亚·森[J]. 农场经济管理, 2014(5):64-64.

6.CNN Commentary: How to prevent the next Wall Street crisis

7.百度百科: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8.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不平等的代价》

9.Wikipedia: Amartya Sen, Joseph Stiglitz

10.阿马蒂亚·森: The Idea of Justice